TOP

(每日一题)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与相互转化

2023-08-07 17:42:04 人看过

(每日一题)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与相互转化

阴阳学说是以自然界运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来探讨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变化,从而说明人体的机能活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任何事物均可以用阴阳来划分,凡是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我们把对于人体具有推进、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归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归于阴,阴阳是相互关联的一种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阴阳是对相关事物或现象相对属性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阴阳五行,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消长平衡 阴阳之间的相互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永远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即所谓“消长平衡”。阴阳就在这种运动变化中,生生不息。但任何一方太过盛或太过衰,破坏了“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动态平衡,就会引起机体的不适。

(每日一题)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与相互转化

互根作用 阴阳是对立统一的。阳存于阴,阴依存于阳。阴阳都以对立的存在为条件。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这就是阴阳的互根作用。阴阳互根作用既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又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因此,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相互转化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如阴转化为阳。如寒饮中阻患者本为阴证,但由于某种原因,寒饮可以化热,即为阴证转化为阳证。阳证也可以转化为阴,如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元气。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可以突然出现体温下降阴阳五行,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阳气暴脱的危象,这种病征变化,即属于阳证转化为阴证。但如果抢救及时(每日一题)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与相互转化(每日一题)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与相互转化,处理得当阴阳五行,四肢转温,色脉转和,阳气得以恢复,病情又可出现好的转机,可见阴阳互相转化是有条件 。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就人体部位而言: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 背腹而言:背部为阳,腹部为阴; 四肢而言: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 筋骨皮肤而言:筋骨在内故为阴,皮肤在外故为阳; 内脏而言: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为阳,五脏藏精气而不泻为阴; 五脏本身而言:心、肺居于上焦故为阳,肝、脾、肾居于中焦故为阴

阴阳偏胜 阴或阳的偏盛,主要是指“邪气盛则实”的实证病机。病邪侵入人体,在性质上,必从其类,即阳邪侵袭人体,则邪并于阳,而形成机体的阳偏胜;阴邪侵袭人体则邪并于阴,而形成机体的阴偏胜。 由于阴和阳是相互制约的,一般来说,阳长则阴消,阴长则阳消。所以阳偏胜必然会耗阴,从而导致阴液不足;阴偏盛也必然会损阳,从而导致阳气虚损。

(每日一题)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与相互转化

阴阳偏衰 阴或阳的偏衰,是指“精气夺则虚”的虚证。所谓“精气夺”,包括了机体的精、气、血、津液等基本物质的不足及其生理功能的减退,同时也包括了脏腑、经络等生理功能的减退和失调。

阴阳互损 阴损及阳,系指由于阴液(精、血、津液)亏损,累及阳气生化不足,或阳气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阳虚,形成了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阳损及阴,系指由于阳气虚损,无阳则阴无以生,久之则阴液生化不足,从而在阳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阴虚,形成了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五行学说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统称。又称“五材”。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

(每日一题)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与相互转化

木的特性:“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温热、升腾。

土的特性:“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清洁、肃降、收敛。

(每日一题)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与相互转化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寒凉、滋润、向下。

灸大夫艾灸仪

国家注册授权 唯一可进入家庭使用的治病养生两用医疗器械。

男女老少通用

补阳气,通经络,增寿命。

我们为健康而生,用艾灸健康我们!

未病先防!

TAG标签:

相关文章

广告